“這么一個龐大的體系,如果不依靠現代手段,很難做到精確執法!苯煌ㄟ\輸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一語中的。
截至2022年底,我國公路通車里程達535萬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8萬公里。如何保證規范執法成為交通人的必答題。
向科技要動能、向裝備要戰斗力。10月13日—15日,由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和寧夏交通運輸廳共同主辦的2023年交通運輸綜合執法裝備展覽會,首次搭建起“政商產學研”一體化應用交流平臺。
參展產品盡顯科技風采
傳統傳感器只能輸出一個信號,當兩個輪胎同時碾壓時,無法分辨是一輛車還是兩輛車,更無法為車稱重。數字傳感器則分設多個獨立檢測區域,即使兩車離得很近,也能區分屬于哪輛。
深耕治超領域近30年,北京萬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展的數字窄條稱重傳感器引人注目!拔覀兪讋搶ⅰ乾F場執法’理念引入貨車超限超載治理領域,自主研發了基于窄條式傳感器的高速動態稱重系統,可以實現對任何車輛在自由行駛狀態下的準確檢測!痹摴炯夹g經理郝杰鵬說。
自動化收費島、熒光卡口電警、多功能激光測距手電、可查歷史軌跡的執法指揮系統……約2萬平方米的裝備展上,近百家企業攜各種展品爭奇斗艷,涉及系統、裝備、服裝、車輛等,盡顯執法“科技范兒”。
深圳市惟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是交通運輸執法一體化智慧平臺。以GIS、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為依托,這一平臺實現了交通運輸執法可視化指揮、智能感知、電子證據管理、融合通信等功能,可全方位保障執法工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期待以此次展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交通執法新科技的互聯互通!痹摴井a品總監肖勇說。
規范執法呼吁創新賦能
“要想富,先修路”。曾幾何時,這樣的標語遍布城市和鄉村的街道、院墻,飽含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意義不言而喻。
“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我們深感這一領域在隊伍規模、裝備建設、執法方式等方面,已經很難適應并滿足交通發展的需要!蔽堂嫌聫娬{,“在未來,科技裝備的發展支撐對保障交通執法的規范性越來越重要!
科技賦能執法,創新引領未來。以此為主題的交通運輸綜合執法裝備展覽會,應時而生。
近年來,寧夏不斷加強交通運輸執法隊伍科技執法應用和推廣力度,通過系統升級改造、執法專網搭建、裝備覆蓋配備、數據共享應用,實現了“一網通辦、一網感知、一體聯動、一屏決策”的建設目標。
2022年度,寧夏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考核排名全國第八、西部第一。
目前,全區公路通車里程超過3.8萬公里,2.98萬公里農村公路基礎網通村達組,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國省干線路面鋪裝率、農村公路等級路比例等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長效機制助力交通強國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日漸活躍,用現代化的執法裝備武裝現代化的執法隊伍,需要推進科技與整個體系深度融合發展。本次展覽會更深層次的內涵在于,通過邀請行業專家宣貫技術標準、執法單位聚焦應用需求、企業展示研發能力,形成“需求—研發—應用—推廣”的長效機制。
要展示成果、推動交流,更要促進研發、合作共贏。
寧夏公路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展覽會承辦單位之一,其母公司是我國最早運用全過程數字化軟件實現設計的華設設計集團。用集團副總裁陶屹的話說,他們對行業“一點小小的貢獻”,就是合力推進中國交通三維正向設計、率先將傳統CAD軟件替換為國產化平臺。
“以前設計、施工和運行是分開管理的,數字化助力行業把這個體系打通了,確保了國家數據安全!碧找僬f。
寧夏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章中全表示,希望能夠形成執法裝備國內交流長效機制,助力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
未來,交通運輸執法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院長周曉航期待與會者能攜手共進,他表示,“不僅為執法裝備的技術革新,更為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公平、高效的交通運輸綜合執法體系!